WTO规则和“可连续成长”要求务必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长特色经济、改进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劳动,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成长思路,努力强化中心都市效用,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成长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成长的式样。
1 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务必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成长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成长的协调。
1.1 镇与区域成长的协调
我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都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因此城镇成长目标务必合理成长核心都市,积极成长地区中心都市,改进提高小城镇,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把成长都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成长与经济和社会成长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都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结构有序。
1.2 资源与城镇成长的协调
资源与城镇成长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与城镇成长的协调、水资源与城镇成长的协调、旅游资源与城镇成长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成长与守卫耕地的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充裕,但地区之间分派不均,因此,城镇规划时需考虑各省市自身情况,凭据差别特点和实际,使资源与城镇成长相互协调。
1.3 基础设施与城镇成长的协调
区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成长的枢纽,因此,要成长城镇经济,务必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都市建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都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都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2 科学整合
(1)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成长战略,应富裕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成长外向型经济和强化闽台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成长核心都市,另一方面要改进提高小城镇,大力大举搀扶中心城镇成长,优先成长中心城镇;
(2)小城镇整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以小城镇全面成长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出现的。以福建省为例,1982年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为15.9%,而到2000年这一比例到达36%,上升了20.1%,城镇数量到达600个。所以,需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成长,对中心城镇重点搀扶,优先成长,将小城镇凭据地区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3 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到达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效用的开放式样,修筑结构合理、效用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一定要求。
建筑问答网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专家团队 - 造价QQ群 - 3721k建筑网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