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评估差。
根据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年底,中国有各式桥梁278809座,其中查出的危桥达9597座。10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新建的桥梁不计其数,同时也有大量桥梁逐渐老化,然而中国迄今没有全国范围的桥梁病害现状普查,无法找出一个完整的桥梁安全性统计数据,更谈不上定期对大桥状况进行评估。即便在拥有较为完善的桥梁安全评估体系的美国,都挡不住有大桥坍塌事故的发生。
2.设计理念陋。
造桥热催生了大量快速建造的桥梁,但如果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建桥上,就将不得不为维护和管理它们而疲于奔命——而这,正是美国建桥所曾经走过的弯路。美国在战后大规模地修建桥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慢慢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造桥理念的滞后,桥梁耗材质量的不确定性,更是使得部分中国大桥进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尴尬境地,并且埋下安全隐患。
3.态度不严肃。
桥梁垮塌的事故屡见诸报端,引起公众对出行安全的极大忧虑。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不管天南地北,也不管桥的规模大小,有关方面给出的第一个理由似乎总是货车超载。很难看到对事故的详细分析报告,更少见由此引发的全国性同类型桥梁的安全排查。大桥接连垮塌,既不能提前预警,又无法做到亡羊补牢。对待大桥坍塌真正原因的态度,也决定了未来桥梁建造质量的不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