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貌“起砂”的原因?如何克服?

![]() |
![]()
共 11 条
普通回答
原因有几种:
1、 水灰比过大。 2、 水泥标号过低,或是水泥变质,如受潮结块。 3、 砂子的粒度过细,拌和时需水量大,导致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 4、 砂子含泥量高,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 5、 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导致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 6、 压光过早或过迟。压光过早,水泥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较多,表面会出现水光,易造成表面水灰比过大。压光过迟,水泥已经终凝硬化,操作困难,且会破坏已经硬结的表面,从而造成表面起砂。 7、 未刮去表面多余泌水。 8、 洒干拌1:2-1:2.5体积比的水泥砂去除多余泌水时,未洒均匀或是水泥砂未拌和均匀。 9、 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硬化前就洒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强度降低。 10、洒水养护不及时、太阳暴晒或养护温度过高(如冬季过度烘烤)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得不到充分水化。 11、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上物、上车作业,破坏了水泥硬膜。 12、低温下施工,早期表面受冻。 通过混凝土路面、地面等“起粉”层的对比的检验,分析了造成混凝土表面“起粉” “起砂”的原因,并从混凝土强度、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养护等角度提出了预防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起粉” “起皮”或“露砂”的技术措施。
路面、地面、楼面等混凝土工程要求其平整、美观、耐磨,而且不起灰、不跑砂。但实际上许多地面工程常会出现表面“起粉”、“起皮”或“露砂”等现象。虽然混凝土表面的“起粉”、“起皮”或“露砂”并不影响其抗压强度等级,但会影响混凝土路面、地坪或楼面的美观性、耐磨性、抗渗性等。引起用户投诉,施工单位和水泥企业互相扯皮 ,对工程交付有较大影响。 |
本站公告
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