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中的矿物以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含量较多,约占总重的75%,水泥完全水化后,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约占总体积的50%,氢氧化钙约占25%,水泥石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化硅酸钙,在混凝土中水泥石的含量占总体积的25%.
混凝土具有毛细管-孔隙结构的特点,这些毛细管-孔隙包括混凝土成型时残留下来的气泡,水泥石中的毛细孔和凝胶孔,以及水泥石和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等。别的,还可能存在着由于水泥石的干枯收缩和温度变形而引起的微裂缝。普通混凝土的孔隙率一般不少于8-10%.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孔隙中,而后溶解于毛细孔中的水分,与水泥水化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等水化产品相互作用,生成碳酸钙等产品。所以,混凝土碳化是由于混凝土存在着孔隙,里面富裕着水分和空气,在混凝土的气相、液相、固相中进行着一个十分纷乱的多相物理化学连续过程。
混凝土碳化有增加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渗透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碳化放出的水分促进水泥的水化及碳酸钙沉淀减少了水泥石的孔隙之故。但混凝土碳化后,其碱性降低,加快钢筋腐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化。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响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响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富裕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守卫作用,使钢筋外貌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出混凝土的守卫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守卫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付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付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守卫作用减弱。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受到的物理作用(干湿转变、温度转变、冻融转变等)的一方面,是反应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不克单纯理解为抵抗冻融的性质,不但在严寒地区混凝土建筑物有抗冻的要求,温热地区混凝土建筑物同样会遭到干、湿、冷、热交替的破坏作用,经历时间恒久会产生表层削落,结构疏松等破坏现象,如浙江省的富春江水电站,湖南省的桃江水库等,都产生过差别水平的冻融破坏。所以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目前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凭据公认水平较高的,由美国学者T.C.Powerse提出的膨胀压和渗透压理论,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在其冻融的过程中,遭受的破坏应力主要由两局部组成。其一是当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水在某负温下产生物态转变,由水转酿成冰,体积膨胀9%,因受毛细孔壁约束形成膨胀压力,从而在孔周围的微观结构中孕育产生拉应力;其二是当毛细孔水结成冰时,由凝胶孔中过冷水在混凝土微观结构中的迁移和重漫衍引起的渗管压。由于外貌张力的作用,混凝土毛细孔隙中水的冰点随着孔径的减小而降低。凝胶孔水形成冰核的温度在-78℃以下,因而由冰与过冷水的饱和蒸汽压差和过冷水之间的盐分浓度差引起水分迁移而形成渗透压。
另外凝胶连续增大,形成更大膨胀压力,当混凝土受冻时,这两种压力会损伤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只有当经过重复多次的冻融循环以后,损伤逐步积累连续扩大,成长成互相连通的裂缝,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步降低,最后甚至完全丧失。从实际中不难看出,处在干枯条件的混凝土显然不存在冻融破坏的问题,所以饱水状态是混凝土产生冻融破坏的须要条件之一,另一须要条件是外界气温正负转变,使混凝土孔隙中的水重复产生冻融循环,这两个须要条件,决定了混凝土冻融破坏是从混凝土外貌开始的层层剥蚀破坏。
建筑问答网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专家团队 - 造价QQ群 - 3721k建筑网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