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量一个都市或都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记主要有园林都市、国际花园都市、绿色生态都市。其中,园林都市和国际花园都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准则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都市目前虽无一定的准则和评选活动,但却是都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条理的成长目标。
1.园林都市
在我国,园林都市评选活动是1992年由建设部组织的,其时仅制订了十大准则,到2000年5月,国家建设部正式通告了《创建国家园林都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都市准则》,对过去的十大准则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国家园林都市的评选准则包括组织管理10分 、规划设计10分 、景观守卫8分 、绿化建设30分 、园林建设12分 、生态建设15分 、市政建设15分 、特别条款等八项,其中人均大众绿地、绿地率、绿化笼盖率三项是基本指标。
2.国际花园都市
竞争国际“花园都市”是一项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奥斯卡”的评选活动。1996年,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保做得较好的国家配合提倡,每年一次,按人口几多分为A类1万人以下 ,B类1万至5万 ,C类5万至30万 ,D类30万至100万 ,E类100万以上 五个品级。评选准则包括景观改进、遗产管理、环保办法、民众加入、未来规划五个方面。评选准则不但仅局限于都市园林绿化,而是对一座都市社区 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的综合评判,不但包括都市效用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
3.绿色生态都市
随着都市的进一步成长,又有人陆续提出了“绿色生态都市”、“山水都市”、“生态都市”等观点,但尚未形成公认或官方组织认可的统一准则。与园林都市和国际花园都市差别的是,绿色生态都市更注重人口、经济、环境、社会办事相协调。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学者认为,建设一个绿色生态都市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
二、国内外都市在建设园林都市和国际花园都市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具体体现在规划先行、组织包管、资金落实和社会广泛加入等方面,我国应借鉴别人乐成的经验,高起点地实施创建劳动。
1、大多数都市都利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要领,综合考虑都市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规划。发达国家在进行都市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绿化和景观,如国际花园都市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花园都市”的理念,在其都市规划方案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在都市飞速成长的情况下,仍能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并且每一个成长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又如在德国,所有的都市形态规划都务必遵从一定的绿化准则。
2、设立强有力的政府组织领导机构,包管规划的实施和执法、准则的执行。如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专门的国家和地方园林局,有些都市还专门设有树木管理局。又如入选第五批国家园林都市的青岛市,建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园林都市领导小组”,实行园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入选第六批国家园林都市的肇庆市也建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机构,把创建劳动作为政府劳动的年度考核目标。另外,许多地方还对绿化建设奖惩较为严格,如新加坡对随意砍伐者进行罚款或处以监刑。
3、获得国家园林都市称呼的都市在创建过程中,无一例外地落实了巨额资金的投入。例如都市建设区面积只有30.07平方公里的惠州市,自1998年以来就已投入资金15.8亿元。又如在1999年获得国家园林都市称呼的秦皇岛市,从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中就投入了4.2亿元用于都市园林绿化建设。
4、都市园林建设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投入都很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加入,而不但仅是政府几个部分的事情。如在加拿大、悉尼等许多西方国家的都市,特别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鼓励私人种树或修建私人花园。又如烟台市在创建园林都市的过程中接纳了“以人为本、人人加入,全民共享”的绿化建设思路,青岛市开展了“人人动手、绿化家园”活动。
三、以上海为例,凭据上海目前的都市成长水平和未来成长态势,上海建设园林都市应考虑分步走:第一步,在未来5年内建成为“国家园林都市”;第二步,在未来5—10年内建成为“国际花园都市”;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都市”。
由于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都市,人口密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国内外许多都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上海建设园林都市务必有自身特色,要形成与现代化都市相相符的绿色系统,中心城区以大型大众绿地为重点,城郊结合部以环城绿化带为重点,郊区以人造森林为重点,同时考虑都市绿地的均匀漫衍、绿地结构的合理调解,以及水、气环境、卫生环境的提高和自然资源的守卫,整体推进绿化建设。
1、强化绿化规划。包括确定区、镇各级的绿化指标、体例拆房迁厂建绿规划、规划绿化主干项目等。要综合考虑社会链、生态链、经济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纵性,并要接纳种种办法严格包管规划的执行。
2、凭据“谁投资、谁收益”原则,明确投资主体,实行分类建设。大众绿地和生态林,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经济林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搀扶为辅;景观林要结合商业开发,鼓励企业投资,政府予以适当支持。
3、加大绿化投入,进行政策搀扶。一是增加各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加快公益型绿化的建设;二是建立贷款贴息制度,引导和支持种种企业投资建设林业和绿地;三是制定投资绿化的搀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包括财税政策、用地政策、水电政策、低密度设施建设政策、旅游休闲政策等等。
4、凭据社会化、财产化、市场化的偏向,连续探索绿化建设新模式和投融资体制。利用绿化效应带来土地级差地租大幅度上升的规律,探索“以房养绿”、“以绿养绿”等多种促进都市绿化的手段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加入都市绿化和园林建设。
5、稳固现有绿化效果。一是对局部面积较大的大众绿地在适其时候从“园林型”转为“生态型”,降低养护本钱,增强其自然存活力;二是借鉴杭州和广州经验,对已建成的临时绿地改为永久性绿地;三是加强现有绿地的看护和保养,富裕发挥区政府和街道管事处的作用。
6、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绿”为中心,健全立法与监督、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要重点解决区县 一级绿化部分中缺乏明确的法制劳动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筑问答网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专家团队 - 造价QQ群 - 3721k建筑网址导航